車輛養護需知
車輛養護需知-機油
Engine Oil

車輛保養首要工作-正確更換引擎機油

機油規格說明

        引擎潤滑機油,顧名思義就是負責引擎內部機件的潤滑油品,而其主要功能在於提供引擎內部機件運轉時的潤滑,使金屬表面能因油膜的披覆保護而不相互摩擦燒熔,扮演油潤、緩衝與氣密的作用,此外還能吸收引擎熱能,達到部分冷卻的效果,因此定期更換機油是保養車輛的首要工作。

        一般機油產品的等級標示,通常會有APISAE兩種,API代表的是美國石油協會( 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的英文縮寫,而此單位負責的項目,乃是針對油品的品質等級,清楚的劃分出產品間的差異。

        API的作業分類字首「S」僅被推荐用於汽油引擎,另外字首「C」則適用於柴油引擎。除了字首為購油的優先考量外,後方的英文字更是等級品質的認定,像是四行程機油引擎來說:SA→SB→SC→SD→SE→SF→SG→SH→SJ→SL→SM→SN,這些等級其實都是應因著環保及潤滑訴求,內含的添加劑不同而制定,像是1950年代制定的SA~SD等級目前在市面上都已消失蹤跡,像是SN則就是2010年10月1日正式啟用的新標準也是目前API認證中最高等級油品。

        柴油部分也是由CA→CB→CC→CD→CE→CG→CI幾種等級,CA及CB也是目前市面上已經停產類別,另外目前市面上能看到的柴油車則是推薦含硫量較低的CI等級,來降低引擎內部的積碳延長DPF的使用時間。




        而SAE的部分,字義部分是美國車輛工程師協會(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的縮寫。這個單位所負責的工作,是針對機油黏度做正確的番號確認,這所謂的番號,就代表著機油黏度指數的規格,因此當每一款機油經過認證且被清楚的分類之後,消費者就可以依據該數字標示來選擇適合的機油番號。

        通常其所標示的資料,例如:5W-50,前面的數字,其實就是Winter冬季的意思,代表著低溫黏度值,用來判斷低溫啟動時的難易度及流動效率,例如常見的0W、10W、15W、20W等;另外後方數值則是用來判定高溫環境下的油膜韌度,像是SAE 20、30、30、50或是60都是,從低溫到高溫的黏度範圍越大,當然也代表適用溫度越廣,不過隨著製油技術越來越精進及引擎加工技術的躍進,番號的認定也值得使用者重新思維。




        除了美國API協會外,接著是位於歐洲汽車製造協會-ACEA(European Automobile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 ),也會針對汽柴油引擎機油的品質作出分類。


「A」開頭表示針對汽油引擎所做的規範,目前分為A1、A2、A3、A4及A5五種等級。

「B」開頭表示針對輕負荷柴油引擎,等級部分目前有B1至B5五種規範。

「E」開頭則是重負荷柴油引擎所用油而設定,目前分為E2、E3、E4、E5、E6及E7六大等級。


        相較於API的分類標準,ACEA的認定標準則是更為細膩。另外為因應工業界使用的方便,每一序列另加兩個數字來分別該等級分類執行的年份(如 A3等級-98年分) 。




「合成油」與「礦物油」的差異


「礦物油」:為使用將原油分餾裂解所得之礦物基礎油,加入多種添加劑所製成。其主要成份為碳氫化合物,礦物油品的化學分子結構較為脆弱,其低溫流動性、高溫抗氧化性、揮發性及黏度指數等特性都較合成油稍差,但仍足以勝任一般之駕駛情況。


半合成油」:為礦物油和合成油做一定比例的添加所調製出的基礎油加入多種添加劑所製成。此種機油有優於礦物油之穩定化學分子,將兩種不同基礎油的特性截長補短,讓機油更具實際效益。


全合成油」:是使用以酯類或合成碳氫化合物經化學反應後所生產之合成油為基礎油,同樣加入多種添加劑所製成。具有抗氧化、低溫流動性佳、高黏度指數、低揮發性、及高溫穩定等特性。即使是激烈操駕或引擎長時間處於高負荷情況下,依然能夠發揮最佳效用。





機油選擇技巧,新舊車大不同

        挑選機油可從油質、SAE黏度指數這兩大方面著手,先就油質來說,礦物油屬於中等級產品,價位較低廉,適合一般無惡劣操駕、對保養預算較保守的需求者使用。半合成機油則是較均衡的產品,無論性能及價位都較中庸,是目前市面上十分主流的等級。而全合成機油則適用於激烈操駕、增壓車輛這類引擎負擔較大的車種使用。

        而黏度指數較油質便複雜許多,光是黏度指數,市面上就有十餘種,選擇上應注意自身需求。對新車而言,磨合期最好是選用清潔力較好的機油,黏度反而沒那麼重要,因為新車的活塞與氣缸間隙小,較稀的機油容易進入緊密間隙中,對磨合是有幫助的。而磨合該注意的是要清除可能存在引擎內部的一些雜質,所以縮短換油的頻率要特別注意,除了原廠建議的10005000保養之外,3000公里時最好額外更換機油一次,對日後引擎的壽命與表現都有一定的幫助。至於一般磨合期結束、年份不算老的大部分車輛,就可依駕駛習慣來挑選,黏度低之機油對於轉速攀升速度有正面助益,但耐久性較差,需要較頻繁更換,而黏度高的機油,即使是激烈操駕後,油壓仍能維持一定水準,3千公里換油時,卸下之廢油仍具有一定黏度。

        而年份較老的車輛,則相對應使用黏度較高的機油,由於引擎內部機件長期使用必有所損耗,因此使用黏度高的機油,能有效填補機件受損部分,避免受損部位持續擴大,必要時可考慮同時添加具保護作用的機油添加劑,以延長引擎壽命。若以5W-4010W-60這兩種不同黏度的機油來比對,後者不論在低溫或高溫的黏度都較高,低溫啟動時的黏度若過高,則流動性相對不好,容易造成引擎磨損,而高溫時則相反,足夠的黏度代表有堅韌的油膜,可以提供引擎激烈運動時較好的保護,簡單的說,前者對應的是冷車發動、引擎工作溫度較低的情形,後者則是到高轉速、高負擔時仍有保護作用。